成都航空运输体系解析,揭秘双流与天府双枢纽运营模式

一、成都航空运输发展历程与规划背景
成都航空运输发展始于1938年双桂寺机场(现双流机场前身),历经五次扩建后成为中西部首个实现双跑道运行的枢纽机场。2021年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,形成"两场一体"运营格局,按照民航局规划,双流机场侧重精品商务航线,天府机场主攻国际枢纽建设。两场合计开通航线达480条,其中国际(地区)航线131条,构建起通达全球五大洲的航空网络。
二、双枢纽协同运营的智慧化实践
在智慧机场建设方面,双流机场率先实现全流程自助服务,98%的国内航班旅客可在10分钟内完成值机、托运、安检全流程。天府机场引入5G+AI技术,部署800台智能设备实现"刷脸通关",行李追踪系统精确度达99.7%。两场间空地联运系统实时共享130项运行数据,通过"智慧大脑"平台动态调配保障资源,使中转衔接时间缩短至45分钟。
三、航空货运体系的立体化构建
成都航空货运已形成"全货机+客改货+腹舱"三位一体运输体系,拥有顺丰、邮政等7家货运航空基地公司。天府机场北货运区配备-25℃至25℃温控仓储,可保障疫苗、鲜活货物等特殊运输需求。2023年双场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,其中跨境电商货物占比达38%,"成都-布鲁塞尔""成都-芝加哥"等20条全货机航线构建起48小时全球达的物流网络。
四、空地多式联运的创新探索
为提升航空运输辐射能力,成都创新推出"航空+"联运服务:
五、未来发展规划与挑战
根据《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》,2025年将实现年旅客吞吐量1.2亿人次,货邮吞吐量150万吨目标。当前正推进双流机场提质改造工程,计划将国际客运航班全部转场天府机场。面临的挑战包括空域资源紧张、中转效率提升、货运设施扩容等问题,需通过优化航路、建设第三跑道、拓展保税物流中心等措施持续改进。
从单机场运行到双枢纽协同,成都航空运输体系正以每年15%的增速跨越发展。随着第四航权政策落地和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推进,这座新晋航空城将继续发挥"向西开放"桥头堡作用,重塑中国航空运输版图格局。常见问题解答:
应对持续增长的航空需求,原双流机场受限于周边开发已无扩建空间,新建天府机场可满足远期1.2亿人次的运输需求。
提供自助行李托运、智能安检通道、AR导航、无感停车等12项智慧化服务。
国内转国际60分钟、国际转国际45分钟的最短衔接时间,提供免费住宿、餐饮折扣等中转福利。
推出"蓉运通"定制服务,包含医药冷链、跨境电商、航材急件等八大运输解决方案。
可通过"成都天府国际机场"微信公众号实时查询两场航班动态,并获取交通接驳指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