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物流体系与航空货运枢纽建设,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

一、成都物流产业基础与发展现状
作为西部交通枢纽,成都拥有双流国际机场和天府国际机场两大航空货运门户,2022年航空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。依托中欧班列(成渝)累计开行量突破2万列,形成连接欧洲、东南亚的陆空联运网络。目前全市物流企业超1.2万家,建成青白江国际铁路港、天府国际航空港、龙泉公路港三大核心物流枢纽,形成"一核三区多节点"的物流空间布局。
二、航空货运能力提升的四大支撑要素
基础设施升级:
天府国际机场规划建设3条跑道和50万平方米货运区,配置全自动分拣系统和冷链处理中心。双流机场实施货运站智能化改造,新增跨境电商专用货站,2023年实现国际货邮处理能力提升40%。
航线网络优化:
加密至北美、欧洲的全货机航线,开通至金奈、河内的跨境电商专线。目前国际全货机航线达48条,每周定期货运航班超200架次,形成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"12小时航空货运圈"。
三、智慧物流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
成都国际铁路港建成全国首个5G智慧口岸,实现集装箱自动识别和通关效率提升300%。航空物流园区部署智能仓储机器人,采用区块链技术建立跨境商品溯源系统。2023年上线"蓉易运"数字物流平台,整合全市70%的货运资源,实现车货智能匹配和运输过程可视化。
四、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发展
市政府出台《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》,设立20亿元航空物流发展基金。实施航司总部经济扶持政策,已吸引顺丰西部航空货运总部、DHL西南运营中心等46个重大项目落地。建立临空经济示范区,集聚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等时效敏感型产业,形成"以产促流、以流兴产"的良性循环。
五、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物流转型
双流机场启用电动升降平台车等低碳设备,航空货站屋顶光伏年发电量达800万度。中欧班列(成都)开行新能源集装箱专列,采用氢燃料电池卡车进行"一公里"配送。规划建设龙泉山物流走廊,通过多式联运降低30%的单位货物碳排放。
随着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提速,成都正从传统物流节点向全球供应链枢纽跃升。通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、创新服务模式、深化产业融合,这座内陆城市正在改写中国物流版图,为构建"双循环"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劲动能。常见问题解答
Q1: 成都航空货运有哪些独特优势?
A: 拥有双国际机场货运保障能力,地处欧亚航路中点位置,享受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,具备电子信息等适空产业支撑。
Q2: 中欧班列对成都物流发展有何影响?
A: 年运输货值超500亿元,带动建立12个海外仓,实现铁路运单物权化突破,形成"空铁联运"国际物流通道。
Q3: 成都冷链物流建设进展如何?
A: 建成亚洲最大航空冷链转运中心,医药冷链通过GDP认证,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覆盖率100%。
Q4: 跨境电商物流有哪些创新服务?
A: 开通"跨境电商+国际班列"专线,试点"空侧直提"通关模式,实现1
210、9610等全业务模式覆盖。
Q5: 未来五年成都物流发展规划重点?
A: 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,航空货邮吞吐量突破150万吨,社会物流总费用占比降至12%以下。